“任何速度都不安全”,这样说是不是太绝对了,但是这个论断,却正是美国一部著名畅销书的名字。 “任何速度都不安全”,纳德的话永远都不过时。车辆就是座下随时都可能尥蹶子的怪物,要让他成为你忠实的走狗,我教你平安之术,四句话:救命稻草抓住不放;千万不要你追我抢;美酒佳酿毒药穿肠;车车亲近不死带伤。 
第一句“救命稻草抓住不放”,这根救命稻草就是安全带。安全带的普及也有纳德的功劳。《任何速度都不安全》出版后,美国国会立法要求,汽车公司必须生产包括安全带在内的各种安全设备,从此,安全带成为所有美产汽车的标准部件。从60年代起,汽车都设有安全带,更多的人系安全带,大大提高了重大车祸发生时存活的概率。我们很多开车的和坐车的,放着这么好的救命稻草不用,嫌麻烦,还要等着交警来管,跟捉迷藏似的。
第二句“千万不要你追我抢”,不仅是提醒司机不要超速行驶,对坐车的人也一样,不能催促司机超速行驶。事情再急,也不能在马路上抢时间。“十次车祸九次快”,汽车本来就比其他传统交通工具快,但是,快有一定的限度,要根据路况、天气等因素而定,超过一定速度,司机就会失去对汽车的有效控制,就是“奔命”,就是飞奔着到阎王老子那里报到。
第三句“美酒佳酿毒药穿肠”。过去人们说酒色伤身,还有句谚语:“酒是穿肠毒药,色是勾命小鬼。”汽车诞生以后,使人们真正明白杜康发明的东西竟是“双刃剑”,酒精愉悦了神经的同时,也会造成判断失误,降低反应速度。有人就流传着一些笑话,反映酒后驾车的丑态。
一司机酒后开车,撞伤了路边的行人。交警勘察了现场。 交警:“酒后开车,要重罚!” 司机打着酒嗝:“任罚,任罚。罚三杯还是罚五杯?”
另一个广为流传的笑话是: 一醉酒司机驾车大摇大摆地闯过交通岗的红灯。交警惊诧不已,忙驱车追赶,一前一后相距越来越近。 突然,那车一头撞在一棵大树上,停了下来。 交警:“为什么刚才让你停车你不停?” 司机:“我让它停都停不下来,你让它停就停下来了?你以为你是谁?!”
司机朋友对此可不能一笑了之,千万别再错把毒药当美味了。
第四句“车车亲近不死带伤”,这也是血的教训。如果汽车与汽车之间没有了距离,那么结果必定是惨痛的。“距离产生美”,我亲耳听到有司机说,“这句话谁说的?说得太对了!” 车距太近必危险。前面一辆车冲出去,后面的车前仆后继;前面的车猛然停住,后面的车上前就“啃”,难怪有些车的后窗玻璃贴上醒目的标语:“别吻我!” 前面都是对车里人说的,没坐车的人也要当心。为什么呢?司机不想撞你,但是,车不长眼睛,司机走神管不住车的时候,行人就要倒霉了。
有两个办法可使行人避免车祸:一是行人要遵守交通规则,二是见到车就躲。人不能和车较劲,再大的力气,再倔的脾气,再棒的身体,跟车较劲准吃亏。切记! ——摘自畅销书《第一管理》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