珍爱生命,远离毒品。

       [17-2-16]
内容查看
闯红灯的、机动车违停的少了
查看次数:1282
窗口地区也一改秩序混乱局面——
行有序路畅通,城市交通面貌大变
 
  文明城市  携手共建
 
  过马路看到绿灯只剩几秒,不是争分夺秒地跑过去,而是停下来耐心等待下一次绿灯亮起;找不到停车位,不是随便把车放在路边,而是干脆选择坐公交出行……
 
  “文明创建靠大家,城市光荣我光荣。”正是在这种主人翁意识的感召下,我市千千万万的交通参与者共同创造了目前“行有序、路不堵”的城市交通面貌。
 
  车站秩序好了——窗口地区形象焕然一新
 
  【场景】
 
  本月4日,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长叶皓一行再查窗口地区。在长途汽车东站的站前广场,检查人员看到,白色护栏隔出了3股公交车乘客上下车通道。每股通道前,一名戴着袖章的车站管理员挥着小红旗,指挥乘客依次排队,有序上下公交车。广场东侧靠近进站通道处,一条由锥桶隔成的出租车专用通道,让进站带客的出租车有序地循环起来……整个站前广场井然有序。
 
  【点评】
 
  长途东站站长李勇把东站的面貌大变归结为两方面的原因:硬件上加大投入和管理上空前重视。
 
  他告诉记者,以前东站的站前广场上,公交车、出租车和社会车辆常常在出口处交织,站前的黑面的和站内有证的货的混杂在一起,秩序确实混乱。文明城市创建中被几次督查后,站方痛定思痛积极整改。市运管、客管、交管以及街道、市容等部门加大管理力度,分别派出执法人员常驻东站进行管理,将面的、货的全部清走。交管部门加大对站前违停车辆的曝光处罚和清拖力度,站方和雅高以及公交总公司一起,对公交车停车区域进行画线,规范停车,还采用护栏对候车乘客进行分隔。以后,出租车进站通道也将参照这种办法隔离出来,站方还在筹备建一处出租车候车遮阳亭,以方便乘车人。
 
  “过去做的不到位的,不仅现在要完善,以后还会继续加强。作为窗口地区,长途东站绝不能在文明城市创建中丢分!”李勇说。
 
  不仅在长途东站,在火车站、新街口……相关单位把文明创建当成企业提升自身形象的契机,用创建推动企业的规范化管理,这些窗口地区也日益呈现出喜人的变化。
 
  创建,给南京带来了不少新变化,其中之一便是交通文明度在提升。诚如这篇报道所描述:车站秩序好了,窗口地区形象焕然一新;闯红灯者少了,市民在路口等信号成为“风景”;对创建理解支持多了,市民以主人翁态度参与到创建中。这则报道也启示我们,提升交通文明,必须在“管”字上下足功夫。
 
  文明首先意味着有序。路不堵、车不塞、行有序,最直观地反映着城市文明程度。但交通文明也不是人们“头脑中固有的”,这就需要依法严格管理。南京闯红灯者减少也好,路边违停几乎绝迹也好,首先就归功于管理到位。严管属于强制性教育,是交通文明“习惯成自然”的前提。交通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,管出文明交通,就是切切实实为百姓谋利益。南京人对交通整治越来越理解和支持,更多市民正在自觉践行“交通文明,人人有责”,就因为大家已从交通状况改善中感受到了这点。
 
  管出交通文明
  闯红灯者少了——文明出行成市民自觉行动
 
  【场景】
 
  昨天上午9点多,新街口淮海路路口人流如织。记者在这里统计了一下,15分钟里,只有1人闯红灯,被其他人提醒后,这名小伙子显得很尴尬,退回到路边。正在路口协管的交通文明志愿者张小姐说,现在只要她挥起小旗一示意,一排行人就会齐刷刷地停在人行道两端等红灯。她在这里当了两个多月志愿者,她说,以前闯红灯成群结队,现在却已寥寥无几了。
 
  【点评】
 
  从今年6月12日起,我市实行行人和骑车人闯红灯抄告单位措施;8月9日起,交管部门在全市推出了行人闯红灯参加义务协勤的措施;8月14日起,针对行人交通违法行为的教育力度再升级——交管部门在路口抓拍闯红灯行人,并每天在媒体上公开曝光其照片。此外,交管部门还在主城区各主要路口张贴在展板上流动展示,并借助商家的户外大屏幕曝光闯红灯违法行为。
 
  对行人和骑车人交通违法行为的管理教育措施不断推行,一方面有效遏制了路口闯红灯交通违法行为发生,改善南京城市交通环境,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了广大市民文明出行的意识。不闯红灯、文明出行,已经成了众多南京市民的自觉行为。
 
  理解支持多了——市民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创建
 
  【场景】
 
  近日,记者跟随交警五大队的一辆清障车上路巡查。从江东北路出发后,沿着辖区几条主干道绕了一圈,交警才在萨家湾附近某饭店门前发现了一辆违停车。接受交警的处罚后,车主赶紧将车开到最近的停车场。
 
  【点评】
 
  为了遏制违法停车的势头,交管部门相继在全市30条主干道两侧栽上1500多处“站桩”和隔离护栏,保障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权。在对违停车辆进行非现场处罚的基础上,又进一步对这种违反禁令标志的行为依法从重处罚,在记分罚款之外加强清拖力度。“桩”、“栏”隔离加上从重管理,一段时间以来,路边违停几乎绝迹。
 
  对于这样的举措,很多市民以主人翁姿态,表现出充分的理解和支持。“停车困难,那就打车,或者乘公交、坐地铁、骑自行车,虽然自己方便度是打了点折扣,但城市文明程度高了,我们自己也光荣啊。”市民竺先生说,在他周围,不少同事、朋友都开始优先选择通过公共交通方式出行。
来源:南京日报

评论版
暂时还没有评论
发表评论
   
哈发hair8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