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山东路新华书店门前,有人行过街天桥;新街口广场路口,有四通八达的地下通道;中山南路大洋百货路口,地下人行通道直接连起路两边的商厦。而洪武路香港城路口是新街口商圈最密集区域内,唯一一个没有其他的行人过街设施的平面相交路口。
该路口东南角是国美电器,东北角是香港城,西南侧挨着苏宁电器,西北侧聚集着万达广场、中央商场、新百、莱迪、五星电器……“不要说在节假日,哪怕平时正常的上班时间,这个路口的过街行人流量也十分惊人。我们测算了一下,高峰时每个红绿灯周期,通过这个路口的就有2000—3000名行人。”从警以来一直在这个路口执勤的交警王飞告诉记者,“但值得欣慰的是,经过持续的教育管理,市民出行的文明素质显著提高,现在只要执勤人员挥挥旗,行人一律停下来等红灯,车辆也不争不抢,秩序明显好多了。”
其实,洪武路香港城路口交通秩序的改变,只是全市交通秩序进一步文明有序的一个缩影。日前,记者专门探访了我市一些主要干道、窗口地带以及居住集中区,探寻改变背后的“奥妙”。
奥妙之一:
整合社会资源,形成管理合力
9月19日上午9点,记者来到香港城路口时,交警、辅警、文明志愿者正各司其职,分别指挥着路口和路段的车辆和行人。每当红灯亮起,路两边的行人立即齐刷刷停下脚步,安静地等待。一名路过的福建客商黄先生在向交警问路,得到热情的回答后,他由衷地感慨:“这里人也文明,路也通畅,完全能够代表南京的窗口形象。”
49岁的辅警何连喜告诉记者,这个路口行人最多,也是最容易闯红灯的。在交通管理上,不光是志愿者和新近招募的辅警,以前,就连干了几年的他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。执勤的交警总是不厌其烦地给志愿者和辅警现场演示,规范他们的执勤动作和说话态度。慢慢的,大家管理起来更加得心应手,工作更有效率,硬是靠着区区10个人“管住”了每天的数十万人流。
据了解,8月份,我市新招募了660名交通辅警,使得全市参加交通协勤的辅警总数达到了1000余名。7月份开始,来自我市各行各业的1500名志愿者,也在江南八区196个文明交通路口协助交警指挥交通。他们和千余名交警一起,构成了我市高密度、立体化的交通文明劝导网络,形成了强大的管理合力。
奥妙之二:
堵疏结合,全民参与交通文明
某省级机关公务员李女士家住龙江小区,过去开车出门常为找不到停车位而头疼,有时外出购物时干脆仿效他人,把车临时停放在超市门前的慢车道上。现在,李女士改掉了随便停车的坏习惯。不仅如此,她还发动自己的同事和她一起尽量少开车,多搭公共交通工具或者“拼车”一起上下班。
据了解,为了规范停车秩序,保障骑车人的路权,市交管部门对在慢车道上车辆乱停放问题进行了整顿。同时,为了缓解日益加剧的停车矛盾,从源头上破解机动车乱停放问题,我市公安、交管部门不断挖掘道路停车潜力,今年以来已经在背街小巷划设停车位1万多个。
“路好走了,车好开了,人车和谐共谱协奏曲,得到实惠的还是咱们老百姓。”市交管局有关负责人认为,正是有了全南京市民的理解和配合,才有了今天的文明交通面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