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交警推出新举措缓解长江大桥“过桥难”(上)
长江大桥设计日流量为1万辆,可目前通行量已高达7.5万辆,双休日更是超过8.2万辆。面对车流日趋汹涌过大桥的现状,交警九大队全警上路,同时打出一套重新组织交通的“组合拳”,使过江车辆有序上桥、快速过桥、顺畅下桥。
清晨6点半全警上路
大桥正桥并不堵车,时速可达四五十公里。堵点一是在桥口,车流从各个方向汇集到上桥口,而大桥仅有2车道,势必要排队等候;二是堵在坡道、弯道上,车辆到此多会减速,面包车、天然气公交车上坡更是吃力。另外,夏天抛锚车辆增多,车辆抛锚不仅要占用一股车道,其他车辆频频变道也严重影响到另一股车道的通行效率。还有,由于担心上班迟到,众多开车人早早出门,导致早高峰提前。
为此,交警九大队在交通高峰时段全警出动,清晨6∶30便已上岗。大队干部分别承包主要路口,后勤、事故处理民警也上路执勤。
同时,安排一辆清障车停在北堡或南堡的空地处,一旦有车辆抛锚,便立即拖离桥面。
两路口早高峰设“全红”
大桥北路直通大桥,由南向北方向一旦通行不畅,车辆即排队到桥面上,甚至还排到江南的高架上。为消除大桥北路的“添堵”因素,加快下桥车速,九大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。
一是设置“绿波带”。经反复调研,从桥北客运站路口到泰山新村广场设置了由南向北的单向“绿波带”,不让下桥车辆积压在路口。
二是两路口高峰禁左。为了避免左转车辆尾巴堵在路口,妨碍下桥车辆通行,在大桥北路与桥北客运站、毛纺厂路相交的两个路口,早晚高峰除了公交车,禁止社会车辆由东向南左转上桥。
三是巧用“全红”与“单放”。为解决路口的车辆交织问题,早高峰时段的毛纺厂路路口,在信号灯的东西向直行之后、南北向直行之前加设11秒的“全红”(4个方向的路口均为红灯)。另外,在南北直行绿灯结束后,再为下桥车辆左转、直行、右转同时单设18秒绿灯。
大桥交通最忌车抛锚
大桥交通已极为脆弱,一旦有车抛锚或发生事故,桥面就会通行量剧降甚至瘫痪。交警为此提醒,车况不好的车辆别走大桥,否则一旦抛锚,不但影响大桥的通行,自己还要为清障车拖移付费。另外,如发生轻微事故,应在拍照取证、互留联系电话后马上撤离,不可报警等待交警赶来处理。
开车时做到不打电话,并尽量不变道。因为打电话时会减慢车速,而变道势必干扰其他车辆通行。
开车人还应错开高峰过大桥,或尽量走二桥、三桥、长江隧道。
来源:南京日报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