稿件来源: 法制日报视点 ( 2011-12-15 )
本报记者丁国锋
“我驾驶技术好、酒量又大,喝上一斤照样开车不在话下,我迷迷糊糊,钻进了驾驶室,手脚发麻两眼儿发直,‘咣当’一声撞上了消防栓,吊销执照关了我15天。”今天下午,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恩琳剧场,江苏省南京市4名基层一线交警用南京方言表演说唱版情景剧《后悔来不及》,这是其中的一个场景。因剧本大量使用了南京方言,加上交警们惟妙惟肖的表演,台下不时传出阵阵掌声、笑声。
近日,这段名为《后悔来不及》的视频在微博上疯传,经媒体报道后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。《后悔来不及》是如何出炉的?这一方言说唱形式的宣传效果如何?《法制日报》记者今日采访了这一情景剧的4名“演员”——南京交警杨少华、许武明、陈林、马良柱。
始创2008年已演近200场
“《后悔来不及》这部作品的剧本是由前线歌舞团曲艺队队长杨鲁平撰写的,当时没有加入南京方言,全部为普通话。后来我们跟杨鲁平老师沟通后一致认为,全部用普通话不足以调动现场气氛,加入南京方言能够拉近与观众的距离,引起大家的共鸣。经过第一次演出后,效果非常好。”4名交警中年龄最大的,57岁的杨少华对《法制日报》记者说。
演出现场,当4名交警用南京方言唱出“阿行啊”、“你真摆”、“多大点事唉”进行劝酒时,台下气氛顿时热烈起来,掌声、笑声接连不断。
南京大学一名大二学生告诉记者,她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形式的拒绝“酒驾”宣传,感觉很新颖,一下子就知道了“酒驾”的危害,回去后要向自己的亲戚朋友宣传宣传。
《法制日报》记者了解到,《后悔来不及》这部作品早在2008年就搬上了舞台。当时,是在庆祝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金盾管乐团成立20周年汇报演出时表演的。从第一次演出到现在,据不完全统计,已累计演出近200场次。
“记得有一次,有人看完我们的演出后跑到后台对我们说,你们这个表演太好了,让我一下子认识到‘酒驾’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。本来我是开车来看你们演出的,现在我决定走路回去,不开车了。”“演员”之一、41岁的陈林回忆说。
视频被疯狂转载是好事
平均每周演出两场,会不会影响交警们的日常工作?
“我们在台上是演员,台下依然是交警。我们每周牺牲至少一天的休息时间,到各地、各场合去演出。现在快下午4时了,晚高峰马上就要到了。这边演出一结束,我们就要回到工作岗位上,参加路面交通管理。”48岁的许武明说。
“许多时间都是挤出来的。”杨少华说,虽然这种交通文明的演出也是交警的职责之一,但他们还是确定了一个原则,就是演出不能挤占工作时间。因此,他们一般将演出时间定在早高峰之后,晚高峰之前。
当记者说起这一情景剧在网上走红时,杨少华表示自己全然不知。因为他是值日民警,每天接待市民来访,在早晚高峰的时候,还要到路面去执勤。几乎没有时间上网。
“昨天部队的一位老领导给我打电话,说看到了情景剧的相关报道,觉得非常好,我才知道这件事的。”许武明说。
“陈林知道一些,他平常比较关注网络。”马良柱说。
“我们那个视频被网络疯狂转载是好事,我觉得这种在生活中通过文艺形式宣传倡导拒绝‘酒驾’早就应该推广。特别应该走出城市,到郊县乡下去,因为这种形式更具感染力,效果会更好。”陈林说。
记者了解到,在这4名“演员”中,杨少华不仅“嘴皮子”厉害,他的架子鼓也打得非常棒,还是一种称为“中阮”的乐器的高手。而马良柱和许武明也是乐器界的好手,马良柱擅长吹长号,许武明擅长的是吹圆号。
而陈林则算是南京交警界的“著名演员”了。就在不久前,他还把这个情景剧推荐给了央视的《我要上春晚》栏目组,“这个节目原本很被看好,但可惜的是节目里面有太多的南京话,许多北方观众根本听不懂,只好作罢。”陈林说。
退休以后还要继续演下去
到2014年,57岁的杨少华就要退休了。退休后,这种宣传形式还会继续下去吗?
“现在已经有相关领导跟我谈退休后返聘的事了。我的答复是,只要有需要,我就会义不容辞的去宣传倡导拒绝‘酒驾’。”杨少华说。
采访最后,4名交警一致告诉记者,希望全国的司机朋友们都能看到他们演出的视频,坚决做到喝酒不开车、开车不喝酒,对自己和他人负责。据悉,《后悔来不及》这部作品曾荣获全国文明交通宣传作品文艺类一等奖。
南京市的一名市民告诉记者,在普通市民眼中,交警应该是非常严肃的,拒绝“酒驾”情景剧也改变了交警在群众中的一些印象,一定程度上拉近了警民之间的距离。但是更重要的是,这种说学逗唱的形式避免了拉横幅、喊口号的枯燥,增加了宣传效果。
本报南京12月14日电 |